齐鲁热线主页 > 企业 > 正文 >

格力长虹做手机的底气到底哪里来

时间:2020-05-20 10:52:52 来源:互联网 阅读:-

格力之后,又一个老牌家电厂商长虹也在四川大本营摇旗呼喊,挺进智能手机行业。4月20日,2015长虹春季手机发布会在中国科技城四川绵阳举行,正式对外发布了对物联网手机的定义,即以传感器为主体的物联网控制交互协同中心。宣称将以“无协同,不手机”为策略方向,全面深入智能手机市场,抢占物联网手机新风口。

比之董明珠演讲过程中亮出手机的吝啬以及后续找来龙旗贴牌的仓促,长虹手机的问世则相当隆重。长虹公司总经理、长虹通信公司董事长刘体斌,以及长虹集团众位高管亲自为手机 “站台”, 显示了长虹做手机的决心和信心。

但是不管冠以何种光环,不能否认的一点是,国内手机的生存环境已经非常恶劣,前不久另一家“家电厂商”乐视发布三款手机,用乐1和乐1 PRO将国产高端旗舰机的价位又拉低了500元左右,并用其牢固的内容壁垒为这种硬件零利润打法供血,一时间小米降价,华为出海,国产手机的厮杀已经到了刀枪亮刃的地步。

长虹虽然不是首次做手机,但功能机时代与智能机之间的断层对当前的手机业务来说显然裨益不多,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说,体量和规模庞大如格力,政商、技术资源雄厚如长虹,在杀入智能手机行业时同样是要问一问底气的。或者我们暂时放松一下紧绷的逻辑链条,放肆地反推一把,这些厂商们蜂拥进入手机队伍,真的没有看到这种车多路窄的局面吗,它们有哪些自恃的资本?

物联网时代拼的是机会嗅觉

智能手机带来的传感器、芯片产业、安卓平台的成熟,以及互联网巨头们对于数据需求的内驱力,都逐渐催生了硬件智能化浪潮。不管是谷歌实验室里层出不穷、极具科幻感的无人驾驶、google glass等项目,还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的,要推动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都让急需跳出智能手机竞争红海,占据下一个机会风口的终端厂商们看到了希望。

据悉,2013年10月,长虹公司启动新“三坐标”智能战略,提出将智能化、网络化和协同化作为新的“三坐标”发力方向,未来长虹将通过智能化终端,与网络化的云服务平台和大数据商业模式开发,有效的整合家电、手机和信息等各类消费电子业务。

在机会出现之前,看到行业走向,并建立战略框架,这是长虹作为传统制造企业的机会嗅觉。这种机会下,互联网巨头们鞭长莫及,而站稳阵营的手机厂商们要么是像中华酷联们的观望状态,要么是像小米斥资12.66亿元迎娶美的,不够狠和不够准的问题都多少存在。

而相比之下,早在2013年,长虹公司就成立了云服务事业部,并与IBM在四川绵阳建设大中华区首个大数据分析竞争力中心,这是目前为止家电业唯一能够满足平台搭建、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处理、数据应用的企业。

进入2014年,智能硬件产业爆发,智能电视引领的智能家居兴起,以及社会结构转型之下家庭价值的趋同,让家庭和小区首先成为物联网的试水场所。长虹的新“三坐标”智能战略正是要将人、终端、云端协同起来,构成智慧家庭和智慧社区,而其庞大的家电产业体量显然是该战略的基础和优势所在。

去年年中长虹国际拓展部部长王悦纯曾透露,长虹智能家居单品的出货量占到整个出货量的20%。目前,在长虹“端云一体”的物联网生态系统中,电视、冰箱、空调等终端规模超过1.5亿台。 每一个终端都是一个“入口”,从这些“入口”处传递出来的饮食、环境、习惯等数据能够衍生出健康生活领域的一系列应用、服务。

而这个数据传递链条中则需要一个上下整合的中心角色,手机作为私人伴随物品,拥有稳定开放的平台以及成熟的生态,显然最为合适。日后,用户将从手机上收到基于起居数据分析之后给出的健康贴士、出行建议、空气质量等等服务。

手机上的生态成色

格力虽然明面上没有说明做手机的战略出发点,而且云端布局也不够,但是仍然可以看出,家电厂商在手机上的投入的确是在迎合这种物联网浪潮下,开放平台林立,处处布满的机会风口。只不过从目前曝光的硬件信息来看,格力手机显然还没有做好准备。

从这次长虹手机的发布会来看,长虹H1手机通过感知、传输和处理三合一传感器来感知人体健康,随后由手机分析和传输数据,最后再由云端进行处理、反馈,并与其他智能终端协同、交互分享。

国家973物联网首席科学家、感知物联网集团总裁刘海涛表示,物联网就是一个以感知物理世界为目的的物物互联的综合信息系统。从这一点来看,长虹手机已经扮演好了这种战略上的“协同”角色,从云端到终端的数据传输通道已经布局完备。

其次长虹推出的首款物联网手机率先选择以健康为切入口,健康传感器完全内置,将检测结果上传云端,并提供智能化分析,在线名医团队健康咨询等服务。这不仅是对家电对于人体数据捕捉空缺的弥补,而且能够将人体健康状况与智慧家庭数据进行深度结合,提供更精确和个性化的生活服务。

这中间或许存在一个问题,健康固然是全民关注的话题,但手机是一个贴身伴随且承载个性化需求的产品,紧贴医疗层面的定位能不能赢取年轻人的欢心。对此,长虹在该次手机发布会上,还同时发布了S1、X1、X6等三款物联网手机,由于信息不详,不知道这种定位问题有没有得到平衡。

资源转化是竞争筹码

随着号称全球首款物联网手机的发布,“轻资产、新机制、聚资源”的长虹手机运营战略也浮出水面。据了解,长虹通信已组建以研发人员占70%的全新运营团队,分布在美国硅谷、深圳、成都、绵阳四地。而在运营机制上,长虹通信也将采用合伙人制度,并已经开始实行员工持股计划。

此前长虹发布CHiQ二代时曾有高管透露,长虹已经针对智能电视业务尝试了产品经理制,团队由一群80后组成,应对新机遇下的模式冲击。结合这次的运营战略,可以看出长虹内部管理结构的变革萌芽,这对于一个互联网企业来说微不足道,而对于身躯庞大、业务线错综复杂的团队,做这种团队扁平化改造是十分必要的。

除了运营战略上的调整,长虹还将将调集内部一切资源支持手机业务发展。包括长虹技术中心、软服中心、创新中心等都将为长虹手机提供技术支持,而且长虹还调集了多媒体、美菱、空调、日电等子公司为手机业务提供终端协同服务;而大数据公司、智慧社区、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娱乐、数字营销、智能制造等为长虹手机提供服务性支持。

在集团资源的护航下,长虹手机作为家电厂商进军手机产业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自然而然地带上了孤注一掷的气质。对于围观者来说,抢夺话语权时我们去质疑它,关注产业发展时,我们则需要相信睡狮总有一天会醒来。

推荐阅读:西安视窗

(正文已结束)

免责声明及提醒: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